未标题-6.png

玉清导览     道茶素斋‍     活动报名‍   法会安排

标签模块
道茶文化由来
道茶妙处
道茶文化由来
ABUIABACGAAgkOWr2gUo1o7-5gIw4Bw4mBM

茶起源于中国,而中国文化根源于道家思想。由此一开始。茶与“道”就结下不解之缘。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道教敬奉的伏羲、神农和黄帝三祖之一——农业之神,最先使用茶,是作为解毒的方子。“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神农本草经》)。神农为帮人们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

除了解毒,人们又发现茶的其它药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经》)。至明朝隐士罗廪《茶解》仍说:“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然蕴有妙理,非深知笃好不能得其当”

道家思想的信奉者,自古就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灵芝草”(《神仙传 彭祖传》),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草木仙药众多,茶也应在其中了。

道家素重性命双修,李白诗“神农重养生”,葛洪《抱朴子 论仙》说:“以药物养生,以术数延命”,他还说:“先服草木以救亏损”。陶弘景在《茶录》记云:“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可见远古的仙人早已服之。唐末刘贞亮在总结茶的“十德”中,得出“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东汉的著名道士葛玄就亲自开垦了一个“茶圃”,种茶饮茶以养生。

故明屠隆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道教以方仙道为首的养形派,认为神依形生,形靠神立,养命固形形神皆合方为康健。因此重视医药炼养,草木是外养之精华,茶当然为首选之药。

道茶妙处
ABUIABACGAAgj_2q2wUovpDCzQMwnAk4nAY

“神仙之贵茶久矣”,道家与茶有着难舍难分的情结。道者修道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注重尊生、贵生、忘坐、无己。这些修道者把道家思想融入饮茶之中,对茶道的影响深远流长。

道家饮茶追求自然之意。在饮茶中常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具体地说,表现在品茶时乐于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合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在饮茶人眼里,月有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诗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对着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样的茶能在诗人心中永久留香,而万里清风则送诗人梦游华胥国,并羽化成仙,神游蓬莱三山,可视为人化自然的极至。人化自然,自然亦化道中人。茶人也只有达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才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

喝茶利于人养性,正如道者所追求的养生延命一样,品一杯好茶,停下自己纷乱的思绪,来静看这丰饶的人生。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互相为用,则藏府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至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弊,自可长生。饮茶有助于道家静功养生术的修炼,可以调气息、和阴阳、提精神、活跃思维、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使奉道者进人清虚之境而得到心灵的净化,神清气爽,从而激发修道的毅力与悟性。所以,茶对道家来说是“无为茶”、“自然茶”,是养生增功茶。

养性当然不能只是身体的,也应是心灵的,只要以喜悦的心喝茶,就能体会道家修行的真意,也能得到长生。


玉清道茶文化馆
玉清宫道茶馆

喝茶人最讲茶境,亦如道者修炼,好山间野林,寻一处宁静,得一份安心。玉清道茶馆位于玉清宫内,远离城市喧嚣,环境清幽雅致,绿荫掩映,数朵红紫荆点缀其间,正是爱茶人士品茶论道,回归本性真灵的好去处。
玉清道茶

     品一杯清茶,证悟一颗澄明的心;品味华夏万年古韵,传中华千秋经典。玉清道茶文化馆,应社会各界人士要求,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大众精神生活,以道为载体,以茶为媒介,创建“玉清文化茶会”平台。以此为链接中华传统文化,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经典、书法、绘画、传统音乐、汉服、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生态环保、慈善公益”等文化茶会讲座,“以道修身,以茶会友”,欢迎各界爱茶、爱传统文化人士前往参与。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