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6.png

玉清导览     道茶素斋‍     活动报名‍   法会安排

吴理之:道教洞天福地与生态环境保护启示

吴理之:道教洞天福地与生态环境保护启示

DSC_8734.jpg

一、洞天福地理论的形成

道教应该说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宗教之一,《南华真经》中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关系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认识和主张,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道德经》中提出了“道法自然”等思想,道教先哲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互为整体,世间万物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天地万物和人都是从“道”中产生的,大道自然,造物均等,人和万物之间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特权,人要顺应自然法则,要与天地万物同命运,共呼吸,你伤害到的任何万物,都是在伤害人类自身行为。

《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道教先贤提出了一系列生态环保主张,《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规定:“不得渔猎伤煞众生,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不得惊鸟兽。不得妄凿地毁山川,不得竭水泽,不得在平地燃火,不得以秽物投井中,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等等。

至唐代,道教更是形成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人间仙境生态理论,洞天福地理论的形成成为指导后世道教宫观建设的一种重要依据和形态,使道教建造了许多超凡脱俗、出神入化的宫观建筑,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统建筑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以及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

二、当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人类自十八世纪步入工业文明以来,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指导下,凭借着科技力量和主观认识,极力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追求富强。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力量增长达到了空前速度的同时,却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仅上世纪一百年来所以消耗的能源总量就远远超过了人类几千年消耗的总和,工业文明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污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地球生态健康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系统日益失衡。导致温室效应上升,水资源破坏,臭氧层空洞,土壤污染,食物污染等等,这将严重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祖老子告诫世人,任何违背自然和贪婪无度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自食其果。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天道,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人只能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要“去甚、去奢、去泰、知足、知止,”与大自然合而为一,方能共生生荣。

三、洞天福地理念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道教洞天福地理念落实到在人间的形态指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流水淙淙,草木繁茂,清净安谧,更是各种禽类等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

洞天福地建设就是依据环境,遵循老子“道法自然”的法则和庄子“天籁”思想的美学原则营造建筑,是道教提出的一个极具思想独创性的学说,洞天福地理论具有近乎完美的生态结构,在农耕文明时代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多破坏而具有这种思维理念充分体现中华先哲的哲思和远见。

《道德经》中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教洞天福地理论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问题无疑是一剂救世良药,对于我们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未来生活方式都极具智慧和启迪。

、如道教宫观建设融于自然的建筑特点和生态环境,可给未来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住宅、农村住宅提供参考。

)、建立循环性生态。对社会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和工业垃圾回收,进行生物分解,转化为无机物,返回环境或供社会重新利用,可以提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率。

)、重工业、大型工厂严禁建设在河流上流和城市周围,更不能在河流上流开采矿石。现代农业应该研发和使用无毒农药,并逐步停止使用化学肥料,保护农田耕地土壤等等。

总之,在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重新尊重自然的思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深入了解道教“洞天福地”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尤其是和谐的人居环境建设无疑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为我们建立和谐的环境系统提供了历史的范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坚定决心。《西升经》中说:“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道德经》中说:“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文章分类: 问道住持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