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6.png

玉清导览     道茶素斋‍     活动报名‍   法会安排

成都道教音乐:南北兼容,传承不断

成都道教音乐:南北兼容,传承不断


微信图片_20180730153957.jpg


东汉顺帝年间(126年-144年),张陵(张道陵)于今成都大邑县鹤鸣山创立“五斗米教”(又称“天师道”),因此,鹤鸣山被称为道教发源地。之后,张道陵弘道于青城山,从此青城山道脉不断。现成都地区宫观内的道教主要属于全真派,正一派道士则大部分散居民间。

经韵用乐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道教及其文化的发展。成都道教经韵用乐虽不能说长盛不衰,却也可谓赓续不绝。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高道寇谦之和南朝的三洞法师陆修静对成都道教用乐进行了整理和创新。唐末高道杜光庭入主青城山后,又对成都道教经韵用乐进行了系统整理,形成了南韵。明末时期,道教因战乱而衰微,南韵也呈凋落之势。直到清初,在青城山道士陈复慧和学者刘沅的推动下,南韵才再度复兴。清康熙年间,湖北武当全真道士陈清觉、张清夜相继来到成都,带来了全真教通用的科仪音乐,时称北韵。清光绪时,与青羊宫一墙之隔的二仙庵道士宋慧安往北京白云观学戒,并将白云观道教音乐引入成都。自此,成都道教用乐南北兼容。

由于历史原因,成都道教文化曾遭受严重破坏,幸而成都道教经韵用乐未完全断绝。20世纪70年代末,青城山高功江至霖口述、记录整理出170余首“成都道教音乐”中的60多首。今青城山天师洞副当家、江至霖的弟子吴理冲道长(坤道)还能完整地唱出北韵曲目近50首以及大部分南韵曲目。

成都道教音乐是对流行于成都地区不同体系、不同流派道教用乐的统称。成都道教音乐分布广泛,主要的分布点有青羊宫、青城山、鹤鸣山、老君山等四处。青羊宫的道教文化积累最丰,其道教音乐近年来影响最大,是“成都道教音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依托。2008年,“成都道教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道教音乐的发展与传承

成都道教音乐内容丰富,曲目众多,主要流派有静坛派、善坛派和行坛派,谓之三坛道乐。静坛派和善坛派的道乐是同一体系,其主流属道教全真派音乐系统,声乐形式主要使用全真正韵;器乐形式主要使用细乐,通常以笛子、铛子、铰子为主奏乐器。行坛派的道乐为另一体系,其主流属正一天师道、民间伙居道士音乐系统,声乐形式主要使用广成韵,极富四川地方音乐特色;器乐形式主要使用大乐,通常以大锣、大鼓、唢呐为主奏乐器,发声宏大,风格粗犷、热烈,民间气息浓厚,具有明显的民间道坛色彩。行坛道乐过去主要有成都地区的广成坛道乐和法言坛道乐。

成都道教音乐的形式有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形式有独唱、齐唱和散板式吟唱。器乐形式有鼓乐、吹打乐以及管弦合奏等。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成都道教音乐常用于道教的早晚功课和斋醮科仪活动中,一些早晚坛功课经音乐,由咏唱式、讽经腔、念咒腔和诵诰腔构成其基本框架;斋醮科仪音乐则由乐师的唱诵和经师的伴奏组成。

成都曾有两大道教乐团:青羊宫道乐团和青城山仙乐团,两大乐团皆成立于2003年。当年,青城山和青羊宫各自筹集资金,先后创立乐团。乐团成立后,青羊宫不但为乐团添配了大阮、中阮、琵琶、二胡、中胡、大胡、古筝、扬琴、笙等多种乐器,还斥资到武汉定做了一套编钟。两个乐团共有人员最多时达45人,其中青羊宫道乐团12人左右。青羊宫道乐团人员虽少,但因位于市区,邻近四川音乐学院和其他艺术表演团体,故有着地利之便。当时,青羊宫不仅聘请了退休的四川省歌舞剧院指挥胡济璋任音乐指导,监院陈明昌道长还大力支持乐团团员向四川音乐学院专业教师学习乐器的演奏技法。所以,青羊宫道乐团整体奏乐水平较高。

2004年3月,由董至光、李怀常策划,胡济璋指导,青羊宫经师班演唱、道乐团演奏,青羊宫录制并发行了《太上玄门早晚坛功课经》VCD。2005年初,青羊宫又出版发行了由青羊宫道乐团演唱演奏的《玄风遗韵》道乐CD光盘。2005年5月,青羊宫道乐团代表四川省首次参加由中国道教协会在广州举办的第五届道教音乐汇演,技惊四座,一鸣惊人,荣获一等奖。于是,青羊宫道乐团和青城山仙乐团即被增补邀请,参加不久后海峡两岸联袂组织的在台湾举办的“蓬莱仙韵颂太平”道教音乐会,又引起轰动,自此声名鹊起。

2006年8月,两个乐团再次参加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道教音乐汇演。但之后不久,青城山仙乐团先行解散,青羊宫道乐团也随后解散。2007年,由一演艺公司承包,重新恢复青羊宫道乐团,还在青羊宫内搭建了一座楼台,用以表演道教音乐。但青羊宫道乐团重新恢复不到一年,成员又各自四散,只余五六人,乐团再度解散。约2010年左右,“成都道教音乐”的两位省级传承人之一的董至光也离开了青羊宫。

为什么在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受到重视和保护后,乐团反而无法维持?导致道乐团解散的原因很多,至少有四个:一是道士游学传统使然;二是利益驱动所致;三是过多的表演活动违背了道士习乐清修的初衷;四是其他道观采取诸多方式,争取两个宫观的人才。

其实,就传承机制而言,以青羊宫为代表的成都道教宫观的经韵传承制度依然是健全而且有效的,这主要是因为有道教宫观体制和清规戒律的制约,故而自成规矩,使其得以较少受到外界的影响,能够长期传承不断;而其传统的传承方式又带有一定的隐秘性,主要靠师徒口传心授,尤其全真道要求更加严格。

对于成都道教音乐传统的传承方式,中国道教学院林永峰道长介绍说:“是一代代老道长传下来的。我们专门有学打法器的地方,不是在殿里。道长们一边学打法器,一边学习经韵。学习前要写一个牌子——‘学习经韵,诸神回避’,放在那里,然后再开始。刚开始学的时候还不能直接用法器,先敲桌子或自己身体。‘当请、当请、当当请’,打熟了才开始打法器。过去,法器要是打错了,要罚跪的,跪香。因为这是很庄重、很神圣的事,不能随便。但现在跪香很少了。”

由于现实需要,青羊宫已经改变过去一对一师徒传授为主的方式,变为以集体教学为主,但教习的内容变化不大,用传统的“当请谱”,按照当请的节奏教传。每年,青羊宫都会组织新出家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人人掌握。董至光在青羊宫之时,主要交由他来教授,在春秋两季举办共三个月的高功培训班。董至光离开后,又恢复从前的模式,即由副当家尹元清执教,大当家陈明昌亦有时出面指导。

陈明昌介绍了当前青羊宫的传承情况:“白天有工作,学习道教音乐都是在晚上,全部学完差不多要一年。现在,年轻人学东西比较快,半年多就差不多了。我们没有编新的东西,都是根据老辈传下来的东西教。我们有一本经韵的书,其中五十多条是十方韵(北韵,又称全真正韵),广成韵(南韵)有二三十条,青羊宫的经师两种韵都会。”

制度化的传承机制是道教经韵数百上千年续传不断的保证。对于出家人来说,念经是每日早晚必行之功课,是他们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他们能做到用功之勤、用心之专、用时之长。除课诵以外,其他敬天事神、度己度人的各类法事活动中,道教音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广泛的应用需求也是道教经韵不至断绝的重要保障。

青羊宫还设有一琴馆和一武馆,分别教授蜀派古琴和武当松溪太极拳,习练者甚众,既有道观的道士,也有社会上的爱好者。每逢周五、六、日下午,琴馆和武馆均会举办各类讲座或培训,数年来未有停辍。

成都道教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9年完成出版《天府天籁——成都道教音乐研究》专著;2013年,成都市道教协会在青羊宫举行成都道教音乐艺术团成立庆典;2015年,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的市民道德讲堂特意邀请了成都道教音乐艺术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道教音乐”来到市民们中间;成都道教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每届文化节的道教音乐演出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节目,让民众感受到传统道教经韵音乐的魅力。2018年,在第十八届道教音乐汇演中,成都道教音乐艺术团表演的《剑胆琴心》将武术与古琴完美结合,还表演了《南清宫》和乐诵《道德经》。

(转自中国民族宗教网站)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