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6.png

玉清导览     道茶素斋‍     活动报名‍   法会安排

《道教斋醮科仪》编写组赴苏南考察常熟道教科仪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陶金     时间:2018-05-07          

道教之音江苏讯  “道以斋为先,勤行登金阙”,道教科仪是道教徒实现天人合一的主要方式,是维系地方社会向心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历代高道莫不以整顿编修科仪为要务。长期以来,出于历史原因及部分研究者的误解,道教科仪一直被排斥在道教研究的视野之外,其意义未得到充分的阐发。随着观念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内外有识之士认识到,不了解道教科仪就无法有效地了解道教,因此将视野从内丹修炼与老庄哲学,扩展到玄门科范上来。

《道教斋醮科仪》编写组赴苏南考察常熟道教科仪

常熟《早朝科仪》穿花步虚(摄影:吉华)

位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常熟道教历史深厚悠久,早在南朝时期,便有天师十二代孙张道裕于虞山建立“招真治”,元明时期,致道观与茅山、龙虎山大都保持着密切的高层联络,并成为山水画元四家与吴门画派的重要活动中心。明代以来,常熟的道教科仪与龙虎山保持高度协调,并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常熟道士世家曾收藏有明初高道周思德所编纂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多部,出身常熟道士世家的著名化学家、道教学者陈国符先生更是收集了为数众多的道教科仪文献。时至今日,当地民间仍盛行延请黄冠建醮、奏斗、安宅或度亡。

公醮第一日整理文书(摄影:吉华)

由于信仰基础深厚且良好,常熟道教科仪在十年浩劫之后得以在老一辈道长的努力下得到全面的传承,堪称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科仪系统之一。上世纪90年代,振玄陈真人(莲笙)在世时,便曾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邀请常熟老一辈道长来沪录制科仪资料片,然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完成系统的资料整理工作。

常熟老一辈道长在上海白云观拍摄《早朝科仪》(来源:上海道教数字化保存项目)

为了绍续天尊遗教、三洞科法,由两岸三地道教界人士与学者参与编写的首批全国道教院校统编教材《道教斋醮科仪》上下卷已于去年正式启动编写工作,目前正在顺利推进。为了使未来道教学院的学员能够更为全面且深入地了解玄门科仪的风貌,《道教斋醮科仪》拟选取各地道教科仪之精华作为教学之案例。为此,5月4日至6日,《道教斋醮科仪·史论卷》主编陶观靖、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祝逸雯博士以及复旦大学宗教学研究生朱明川考察了常熟隆兴经堂为善信启建的一台三日公醮,一同参与的还有统编教材之一的《道教英语》主编袁宁杰。

本次考察仝人与常熟道众合影(摄影:吉华)

此次三日公醮的科仪节目大致为:

5月4日:诵经启忏、发檄扫荡、结幡显道

5月5日:发符策役、开坛请圣、水火炼度

5月6日:早朝行道、进表科仪、圆满送圣

《表朝科仪》命魔节次(摄影:陶金)

通过三日的考察,编写组对常熟地区斋醮科仪的基本框架、节次安排、文书种类以及音乐风格进行了初步了解。考察组一致认为,常熟道教科仪中的“发炉”、“出官”、“上十方香”、“忏悔十方”、“穿花步虚”等节次保留了传统灵宝斋科的核心形式,而“扫荡”、“结幡”、“发奏”等科仪,又体现出了宋元雷法的鲜明特点。此外,常熟道教音乐保存了整套的苏南十方锣鼓,道众以工尺谱传承,其演奏韵味远胜于以简谱习得者。常熟道教醮坛陈设典雅庄严,多用刺绣、纸扎以及纸马,其中洞案上陈设的木雕仙宫楼阁(供养三清玉皇圣像)保留了宋代三级黄坛天宝台的遗风,数座联开的门洞则沿用黄坛“都门”之古称。此外,《表朝科仪》中的“命魔”节次将天尊慑服五方魔王,继而步虚前驱的灵宝经玄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总而言之,常熟地区道教科仪系统保存之完整,道众威仪之整肃,修养之高深,堪为当下科仪传承之典范。

醮坛陈设(摄影:陶金)

《道教斋醮科仪》编写组将进一步研究并分析此次考察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知识成果。同时,本次考察也将开启未来五年对常熟地区道教仪式与地方社会的系统调研项目。

(本次考察得到了金文钧先生的支持以及窦恒道友的协助,在此一并感谢)

(陶金 提供)


扫一扫关注